曹文轩经典作品从读者中来——作品好坏应交由时间和真正读者去评判

   时间:2022-06-07 13:40

  最近,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谈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作品。有网友通过“断章取义”、“曲解原文”等方式,主观上指责曹文轩作品描写露骨、充满性暗示,不适合孩子阅读。每当提到教育或儿童等话题,都会刺激到人们格外敏感的神经,于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对作家本人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谩骂,仔细分析这些网络言论,发现绝大多数转帖的人并没有完整看过作家的作品,只不过受流言带动,习惯性地网络跟风。为此,我们呼吁应该公平和客观地看待作家的作品,去听一听真实读者发出的真实声音,将作品好坏交由时间和真正读者去评判。

  曹文轩最为读者喜爱的代表作应是《草房子》和《青铜葵花》,此次被针对的也是这两部作品被节选编入人教版的教材。曹文轩这两部作品的首次出版时间为1997年和2005年,印刷都早已超过百次,首版距今分别已有25年、17年,仍能在国内外始终畅销不衰,持续影响当下的儿童,无疑说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对曹文轩作品的评价,我们认为发表作品评论的最低起点,首先应该是真正完整看过他的作品。如果只是冲动盲目地在网络上诘难攻讦,甚至于将汪曾祺的名篇《受戒》都说成是曹文轩所写的人,他们的言论是完全情绪化的、不可信的,也是缺少独立思想的人。

  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首获该项大奖中国作家,他的作品一定是得到海内外、业内业外的认可,才会获此荣誉。安徒生奖的颁奖词说,“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即使暂时抛开曹文轩作品的荣誉和奖项,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每次去书店、去图书馆,我们必然能看到孩子领着家长去找曹文轩书的场景,孩子的脸上分明洋溢的都是真诚的期待与喜欢,没有看出来丝毫被学校和家长强迫买书的不满。在曹文轩老师的作品专柜下,总会挨着坐了很多小读者,他们眼神中满是专注与陶醉。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在看过曹文轩老师的书后,内心留下的一定是故事的美好、精神的成长,而不会向像成人一样带着有色眼镜刻意去寻找什么段落。至于选择给孩子看什么书是每位家长的自由,但是我们不应轻易听信舆论后就替孩子们做主、为孩子“禁书”,更不能动用网络的暴力去任意伤害作家本人。

  面对甚嚣尘上的网络言论,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先生专门发文,从教材的编选人员、作品选择、审查把关等专业方面向大家澄清了不可能“夹带私货”的事实,并且直言“有人故意把数学教材这把火烧到统编语文,是别有用心的”,温教授的发文很快也上了微博热搜榜,很多读者、一线教师纷纷从沉默中站出来,发表自己多年读曹文轩作品的看法,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一个“美”字,一线教师则普遍认为很多内容领域之外的人不了解教材编写背后的内涵,大部分批判都是外行看热闹,然后又把热闹当成了公知。

  温儒敏教授的微博还在5月30日转发了《三联生活周刊》近期的封面文章《互联网上,还能说清道理吗?》,此文从科学角度分析了网络言论的产生以及网络群体的心态,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社交媒体时代,所有的杀伐都发生在文字和图片里”,并在结尾呼吁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也被网络戾气所裹挟,做出传播不负责任言论、网络暴力这种事情,我们是否已经无意中为网络暴力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通过一次不置可否的转发、一句幸灾乐祸的评论?

  我们再次呼吁,将作品的好坏交给时间和真正的读者去评判,不信谣,不传谣,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张兆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视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社会经济报
社会经济观察!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